Skip to content

杂谈六则

《对完语文答案后的我》

“咦?为什么这个题每个点就两三个字?” “啊?为什么那个题快赶上一篇小作文了?” “昂?这玩意文章里有?” “哈?那玩意也用答?”

date: 02/05

《放假后的杂言》

“间歇性渴望返校,持续性享受假期。”

date: 02/09

《月明》

今夜月明人尽望,一夜清梦不成眠。

或是只能共饮长江水,寄予离愁于江水,以月光荡尽了。

date:02/14

《春愁》

别人都是深秋的时候,偶尔叹一句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 我不一样,我天天愁:春愁冷雨打窗,晴日不出;夏愁烈阳当空,清风不至;秋愁满天红叶,绿蜡不见;冬愁满天飞雪,锦衾不暖。或是偶的一两日,稍觉疲惫,便给自己放一两日“假”罢了。

date: 03/06

当时不知愁滋味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而今看来,冷雨烈阳,红叶绿蜡之愁,无非自然之景象移变,本是天地寻常的轮回,偏偏被年少时的心思缠上了愁绪。如今再看,春的冷雨里藏着新芽破土的劲,夏的烈日下裹着蝉鸣聒噪的热,秋的红叶胖伴着桂香浮动的柔,冬的飞雪间映着暖阳穿云的明。 那些曾让心头发沉的“愁”,原不过是生活给的小提醒——累了便歇,烦了便看,不必把景致的变迁,都酿成心头的牵绊。偶尔的疲惫放空,也不是躲懒,倒是给心留了点罅隙,好装下接下来的风花雪月,还有寻常日子里的细碎暖意。毕竟,日子不是用来“愁”的,是用来在冷雨里听窗,在烈阳下寻阴,在红叶间拾趣,在飞雪里煎茶的。

date: 2025/09/01


鲇鱼出游从容,是我之苦也。

date: 04/07

庄子笔下的“观鱼知乐”的闲适,被当初的我给改成“观鱼见苦”,一下子就把经典句子里的松弛感,换成了自己当时的心境;这就像接了古人的“鱼”,转了自己当时的小情绪,这种反向借用特别妙。 现在再回头品,会觉得这种改编特别 “心诚”。因为它不是硬凑句子,是真的把当时心里的慌、乱或者沉,借鲇鱼的 “从容” 给托出来了。这可比直接说“我好苦”细腻多了呢,既有画面感,又藏了自己的小波澜。

date: 2025/09/01

《落花与蝴蝶》

“看似落花返枝头,其实是蝴蝶”

“我若是其中一枚寻不到去处的落花,可否赐予我成为蝴蝶的梦?”

date: 04/09

溯源回这两句短诗的意象和结构,我发现,这源于日本俳句诗人荒木田守武的经典俳句: 「落花枝に帰ると見れば胡蝶かな」 (らっかえだに かえると みれば こちょうかな) 直译是:「看是落花返枝头,原是蝴蝶停驻啊」。

荒木田守武的俳句以「落花返枝」的视觉错位为核心——本以为是凋零的花瓣被风吹回枝头,细看才发现是蝴蝶停驻。这与第一句「看似落花返枝头,其实是蝴蝶」在意象和转折上完全一致,只是将日语的凝练表达扩展为中文更习惯的对仗短句。例如,中文翻译版本常作「疑是落花返枝头,一看原来是蝴蝶」。

第二句「我若是其中一枚寻不到去处的落花,可否赐予我成为蝴蝶的梦?」则是当初小小的我对原俳句哲学化升华的尝试。荒木田守武的俳句停留在自然观察的趣味,而当时的我将「落花」拟人化,赋予其「寻不到去处」的漂泊感,并通过「成为蝴蝶」的渴望,将自然意象转化为对自由、蜕变的隐喻。这种从蝴蝶到落花的转化,暗合日本俳句中「物哀」(もののあはれ)的美学——既惋惜落花的凋零,又赞叹蝴蝶的新生,仿佛在刹那间捕捉到生命轮回的禅意。

这里援引笔者很喜欢的一篇刘荒田的短文:

“我看见落花又回到树上”,是从荒木田守武一首俳句摘来的。品味这一不可思议的奇迹之前,且看花的凋谢。王国维有脍炙人口的诗句:“最是人间留不住,朱颜辞镜花辞树”,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自然规律。普遍而言,不止生命的结局,即使过程中的分离,均可作如是观。

花从孕蕾到绽开到将美伸展至尽头的怒放,下一步是结果也好,没果可结也好,和花再也不相关。有相当部分的花没活够,一阵狂风暴雨就被摧折。一如英年早逝的人。不管出于哪种缘由,花总有完结的一天。与花蒂粘连的枝丫,在“了断”那瞬间,也许无声,也许发微响。花徐徐飘落,如有枝叶挽留,会稍停。早夭的被风掳去远方。零落成泥是定命。高级一点的,进了林黛玉的花冢。

和花辞枝一样,人间万物哪个绕得开别离?机场、月台、码头,长亭、短亭,为各种各样的别而设。祝英台不敢违父命,离开学堂回家。梁山伯送她十八里,极尽悱恻缠绵。至为动人的别,是病榻前,弥留的母亲,从被窝伸出的那一只枯瘦的手,被坐在旁边的女儿的手握住,天长地久,直到老人家的灵魂渐行渐远。至为惨烈的别,是一位越南难民亲口告诉我:1979年,他和妻女以全部家当换成28两黄金,贿赂官员,得以登上严重超载的木船。木船在太平洋中颠簸多日,靠近马来西亚领海。马来西亚的军舰驶近,木船请求救援。军舰抛出钢缆,系住木船,声称要把饥寒交迫的难民送到“安全的地方”。不料,难民们很快发现,军舰正把他们的船往公海方向拖,为的是抛掉包袱。船老大一声令下,水手挥利斧砍断钢缆绳,再次独自漂流。在马来西亚一荒岛靠岸,为提防官方又耍花招,合力把船凿破,弄沉,自断后路,终于等来救星。

有别于顺势的凋落。落花回枝乃逆向而行。知不可为而为,费力不讨好是必然的。托庇于科学的进步,今天的“朱颜”比祖宗明达,哪怕到了七老八十,也不会撤掉妆镜,对着它,进行一连串惊天地泣鬼神的操作,遮掩老态、美化容颜,好将年龄冻住或往回拽。然而,不要讥笑她们,谁的心底里不抱着“回到枝头”的妄想?那枝头乃最迷人的象征,凝聚一生芳华,从天真烂漫的孩提,雄姿英发的青春到建功立业的沉稳中年。它就是你的出发处,你的成长地,你的家山,你的乡愁。游子的梦境,最频繁地出现的,哪一幕可恋的往事,哪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,哪一幕恩重如山的亲情,哪一种心心相印的友谊,不指向只属于你的树?

好了,且回到荒木田守武的俳句,落花回到树上,他亲眼看见了,可见不是瞎编。那是什么呢?是蝴蝶!唯蝴蝶,才能当鲜花替身,凭着花纹美丽、繁复的羽翼乱真。唯蝴蝶,才能把花落的姿态倒放,翩翩然回到树上。看吧,它们栖息在花朵断舍离的切口,让枝条重温和花相依为命的季节。它们微微开合,模拟鲜花迎风招展的鲜妍。于是,你彻底信服,蝶是花之魂魄,蝶栖息于树,使花获得第二次生命,比第一次更华丽,更灵动。

梁祝所化的双飞蝶,栖息在名叫“爱”的参天大树上。著名女诗人郑玲,晚年脑筋混乱,处于谵妄状态,连照顾她多年的丈夫也认不出,却依然写出清丽幽深的诗,是我所见过的唯一能够靠本能写诗的诗人。她在广州住了二十多年后,病危时,被驰驱千里的救护车,送回她度过最艰难岁月,也留下最温暖记忆的第二故乡——湖南株洲。到达那一刻,她在担架上从昏迷中苏醒,说:“回来了!”这是她最后的遗言。就此,诗蝴蝶回到她自己的树上.

date 2025/09/01